“有没有那一瞬间,你突然发现……生活即是记忆,除了这飞逝即去的你难以把握的当下。所有皆是记忆……除了每一个正在逝去的现在。”

——田纳西·威廉斯《富贵浮云》


本文主题:记忆。整体结构如下:

思维导图

记忆是指初始信息(如刺激、图像、事件、想法或技能)不再呈现的情况下,保持、提取或使用这些信息的加工过程。

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接下来的文字部分是针对思维导图里的部分术语以及较重要的部分的详细说明。


首先介绍多重记忆模型

Atkinston和Shiffrin在1968年提出了多重记忆模型。模型中的各阶段被称为结构特征。包含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感觉记忆。最开始的阶段,可以包含所有信息,持续几秒以内。
  2. 短时记忆。容量包含5-7个项目,持续15-30秒。
  3. 长时记忆。包含大量信息,可以维持大于30秒、几年甚至几十年。

多重记忆模型

个体首先接受信息,所有信息被感觉记忆登记。然后通过选择性注意将注意集中在部分信息,形成短时记忆。之后进行复述加工使其维持在短时记忆中。(复述是其中一种加工,指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个刺激信息。比如我们在记单词时一遍又一遍重复记忆。)短时记忆将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并储存在那里。当需要再次回忆该信息时,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进行编码,将特定信息提取出来移至短时记忆中以便使用。

——————

短时记忆部分

短时记忆

1.将短时记忆部分扩展为工作记忆

随着研究的推进,多重记忆模型中的短时记忆的局限性越来越大。问题在于:短时记忆仅仅被描述为一个短时储存装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短时记忆作用不仅仅是信息储存(如记住对面说的话),还会参与当下正在进行的信息加工过程(如理解对面说的话的含义)。

对此,Baddeley在1974年将短时记忆部分修订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被定义为:

一个容量有限的系统,这个系统用来暂时储存和操作一些复杂任务(如学习、理解、推理)的信息。

工作记忆模型

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不同:

  • 短时记忆主要关注短时间内对信息的暂时存储,而工作记忆还关注对信息的操作。
  • 短时记忆仅涉及一个单一的部分,而工作记忆包含了一系列成分。

2.视空画板超载

我们先做个小实验,先观察下图

⭐表示外拐角,⚪表示内拐角

任务1:然后遮住F,想想它的样子,并以其左上角(⭐的位置)为起点,顺时针方向沿着F的外轮廓移动。如果遇到外拐角,则标注“外”;如果是内拐角,则标注“内”。每判断一次就下移一行标注下一个拐角。

任务2:再次观察F,但是这次沿着F的外轮廓移动时,如果遇到外拐角就口头说“外”,内拐角就说“内”。

哪一个任务更容易呢?

大部分人认为标注任务更难些吧,这就引出了视空画板超载的现象:

如果一个任务涉及视空画板,另一个任务涉及语音回路,那两个任务可以同时进行。如果工作记忆的一个部分被用来同时处理两种任务,那么任务表现会下降。

即:语音+视觉 -> 不超载;语音+语音 或 视觉+视觉 -> 超载

3.情景缓冲器

加入情景缓冲器的工作记忆模型

为什么提出情景缓冲器?

工作记忆的容量能以组块的形式扩大,并且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信息能够互换,工作记忆模型提出者Baddeley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个额外的部分专门负责上述能力。因此情景缓冲器被提出。

意义:1.增加储存容量。2.与长时记忆交流。


长时记忆部分

长时记忆

1.系列位置曲线

这里有一个简单小实验:
我们让朋友以大于两秒一个词的速度向自己读一系列词语,读完之后试图回忆所有的词语。
1.路障 2.儿童 3.饮食 4.葫芦 5.页码 6.公尺 7.旅行 8.马海毛 9.凤凰 10.弩弓 11.门铃 12.围巾 13.老鼠 14.菜单 15.飞机

Murdoch对大量被试进行了上述测试,并将每个单词的回忆率与其在词表中的位置对应起来画成一条曲线,即系列位置曲线。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对位于词表开头和末尾的单词记得更好。对于开头和末尾的记忆优势,Murdoch提出了以下两个效应:

  • 首因效应:序列起始位置的刺激所表现的记忆优势。

原因:起始位置的信息有更多的复述时间。

  • 近因效应:系列中处于末尾的词级所表现出的记忆优势。

原因:最近呈现的项目储存在短时记忆导致。

2.内隐性记忆子种类的定义:

  • 启动:当某个刺激的出现影响了个体对随后的测试刺激的反应时,启动便产生。-

  • 程序性记忆(技能记忆):涉及到实施实际行动的记忆(如骑车、游泳等)。注: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的人仍可习得新的技能。

  • 经典条件反射:当一个中性刺激和一个会引发某种特定反应的刺激互相配对时,原本中性的刺激也会引发相应的反应。

3.启动与外显记忆的联系以及相关实验

首先理解两种启动。

重复启动:指测验刺激于启动刺激相同或相似时所产生的启动效应。比如看到一个“鸟”字,可能对以其他形式呈现的“鸟”字产生更快的反应,(即使可能记不得曾经看过“鸟”字。)

概念启动:指启动刺激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与刺激的意义相关。比如看到“家具”可能会让你在接下来对“椅子”的反应更快。

这两者都与内隐性记忆有关,但是如何确定被试在对测验刺激进行反应时并不记得启动刺激?(即排除外显记忆)。一种方法便是让实验的任务看起来不像是记忆任务,另一种方法是测试被试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准确度和速度。

残词补全任务:
比如启动刺激是”parrot”,而测验刺激是该词的部分残片”par”。被试的任务是在残片的基础上补全单词。如果发生了重复启动,相比没有启动刺激,被试更可能补全为”parrot”而不是其他词比如”parent”。

Graf对几位遗忘症患者进行了残词补全任务(根据脑中想到的第一个单词进行补全)和回忆任务(回忆刚刚看到的单词),结果表明遗忘症患者的回忆成绩明显低于正常人,反映了外显记忆受损。而内隐性记忆测验结果不同,遗忘症患者的成绩与正常人一样好,表明即使外显记忆不再有效,启动仍然可以发生